华体会体育hth首页-具有巨大潜力: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持续提高产业含“绿”量_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01-16 190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文:点击这里查看原文,欢迎分享并注明出处。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钢铁行业作为重要载能行业,其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1%,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双碳”总体目标的实现。1月7日,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三年行动2024年度总结会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表彰了全国15家“先进企业”、10家“先进单位”、30家“进步突出企业”、20名“组织推进优秀个人”、60名“优秀专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认为,作为钢铁行业三大工程之一,极致能效工程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是顺应新时代低碳转型需求的全行业系统工程。

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自2020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全行业掀起了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全系统、全工序、全方位的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热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企业降成本、保生存做出了积极贡献。姜维表示,总体来看,钢铁极致能效工程处于创新探索和积极实践过程中,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仍具有巨大潜力。目前,钢铁行业尚未加入能效标杆培育的企业,申请加入的意愿仍然很高。“钢铁企业对极致能效工程的重视没有地域区分,没有国有和民营类型之分,没有企业大小之分,参与企业都意识到这项工程早参与早实施早受益,是最符合当前行业严峻形势下解决企业降本增效的一项实用工程。”姜维说。

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呈现工业化后期下降趋势的规律性特证,主要面临生态环境、产业和能源结构、工艺流程、质量品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分析,“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新能源。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闫勇哲表示,积极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把好新建项目准入关口、实施存量项目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用能设备更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对支撑全社会节能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极致能效工程为钢铁行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节能效果,但仍存在低碳技术储备不足、研发攻关力量较分散、部分工序节能标准亟须修订等问题。”闫勇哲认为。

随着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日益严重,全球减少碳排放的紧迫性愈发凸显,我国进入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时代命题,钢铁行业正全力承担起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历史使命。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节能处处长罗晓丽认为,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加速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推动行业降本增效提质的重要途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积极推进能效标杆三年行动,形成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取得了积极进展。

姜维介绍,极致能效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钢铁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对该项工作空前重视。能效标杆培育企业从第一批21家到第二批37家,再到第三批59家,涉及产能从2.1亿吨增加到6.6亿吨,培育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比接近60%,其中民营企业64家、国有企业53华体会hth家,标杆培育企业的主体从以央国企为主已经逐步转变成以央国企为主的同时民企也大量参加的良好局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开展的极致能效三年行动是我国钢铁企业一次对标梳理提升的宝贵机会,是一次全行业能效提升的重要实践。此项行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顶层设计合理,钢铁企业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有效推动了企业能效水平的提升,而且为碳核算碳交易奠定了基础。

极致能效工程推动了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将污染物防治与节能减排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低碳转型,实现了多项历史性变革,开展了世界最严格的超低排放改造、编制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组织建设了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启动“极致能效”工程、筹备建设“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等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姜维表示,《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等,对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提出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达标杆产能要达到30%,基准值水平以下基本清零。

从极致能效工程实施效果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4年1月—11月份统计数据显示,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炼铁工序能耗、转炉冶炼工序能耗、电炉冶炼工序能耗分别同比下降1.26%、1.25%、8.69%和5.21%,较好地实现了《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规定的行业目标,其中吨钢综合能耗和三大工序能耗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进度。同时,综合能效标杆培育企业所报送的节能量和生产规模,平均每千万吨钢铁产能过去1年内完成节能量为10.5万吨标准煤,全行业过去1年完成的节能量约为1050万吨标准煤和《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中所提到的行业目标相比,完成进度为52.5%,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进度。

姜维分析,通过极致能效工程,钢铁行业标杆示范企业实现了系统节能升级,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3年—2024年培育期内,从报送的80余家示范培育企业统计来看,两年内这些企业一共投入节能改造资金417亿元,平均单个企业投入资金达5亿元,折合吨钢节能项目改造资金投入达78元,推进极致能效工程可帮助企业降低吨钢用能成本约26元,极致能效工程节能项目平均回收期不到3年。在全行业效益下滑的大形势下,极致能效工程为企业降成本保生存做出积极贡献,推动了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一是工艺技术创新推动了能效提升。二是界面能效提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极致能效工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五是新能源和储能储热技术发展迅速。六是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钢铁行业要加速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进步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着政策、技术、经济、市场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要求和压力,特别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6年开始对钢铁等行业正式征收碳关税,这对钢铁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强化系统观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工艺流程为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钢铁产业低碳转型,持续提高产业含“绿”量,大力提升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编制发布的《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技术路线图》指出,2030年前钢铁行业降碳主要技术路径是系统能效提升,可以有15%的降碳潜力。但是,钢铁行业努力实现碳中和的过程,技术上存在着多条路径和众多难题,当前很难看清楚哪条路径是最好的。

随着钢铁行业即将进入全国碳市场,碳的价值将更加显现,实现超低排放,追求极致能效,一定会体现出“抢先一步,胜人一筹”,既要低头干活,踏踏实实搞好生产,也要抬头看路,走好未来绿色转型之路。要进一步认识节能降碳工作的紧迫性,加速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进步,鼓励钢铁企业在决定中国钢铁未来的节能降碳关键前沿技术大规模开发上,多种途径利用资金和创新资源,推动共性技术协同研发,争取在世界新一轮绿色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张龙强表示,技术是支撑企业能效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需要进一步扩大能效提升技术清单,加强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发挥行业上下游力量协同推进重点共性技术创新。

姜维强调,极致能效工程的实施,使得全行业节能降碳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看,仍处于创新探索和积极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在标准修订完善、核算评价验收、共性技术华体会体育hth首页研发、经验推广应用等方面有巨大潜力。一是积极向政府反映行业诉求,争取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完善能效标杆验收标准,实现公平公正公开。三是进一步推广达标杆企业的好经验、好技术。四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五是加强钢铁企业极致能效能力提升。“下一步,工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在产品层面加快制定工业产品碳足迹标准,二是要在企业层面着力提升工业企业碳管理水平,三是要在产业层面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罗晓丽说。

3000亿!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再迎“政策包” 2024-07-26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