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特征日益明显。10月2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2024年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认为,我国钢铁行业企业要清醒认识当前形势与以往下行周期相比的特殊性和严峻性,理性面对钢铁发展阶段的调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要求,认真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共同自律,努力维护市场稳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据介绍,“三定三不要”即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姜维认为,钢铁行业企业违背了“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就是“内卷式”恶性竞争,如果“内卷式”恶性竞争不止,钢铁行业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钢铁行业供需形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产量小幅下降,国内需求强度进一步减弱,粗钢表观消费量降幅大于产量降幅,供需矛盾突出,钢材价格持续低位,钢材出口增加,叠加原料价格易涨难跌等因素影响,行业利润同比明显下降,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运行态势。10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的三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认为,第三季度除7月份前两周外,中国钢铁价格指数连续10周低于100点,9月初更是创下了2016年11月份以来的新低。
前三季度,我国钢铁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对于第四季度行业形势,参会代表均表示谨慎乐观的看法。华体会体育hth首页他们认为,尽管9月底钢价短期内出现快速大幅上涨,但钢材订单并没有明显变化,这只是国家一系列积极的货币和财税政策预期的结果,钢铁行业供需形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第四季度,钢价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机会,但不是反转,钢材“供强需弱”态势将长期存在。姜维分析,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是全行业目前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问题出在需求侧,也是“内卷式”恶性竞争带来的恶果。对此,钢铁企业应保持战略清醒,始终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持续自律控产降库存,不能一次次陷入“钢价一上涨就放量生产,一放量生产就亏损,越生产越亏损”的怪圈华体会hth。
国庆节前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一定程度上体征了钢材市场预期。姜维表示,我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持续推进,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地显效,将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对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发展阶段已经形成共识,对“三高三低”运行态势的严峻性已有充分认识,对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必要性高度认同。
比如,宝武、鞍钢、首钢、河钢、沙钢等主要钢铁企业都在积极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摸索减量发展阶段生产经营新模式,努力提升经济效益。姜维认为,我国仍是年消费在8亿吨以上的世界最大钢铁市场,钢铁行业总体资产状况仍维持较好水平,相信只要企业对当前面临的形势有理性的判断、现实的选择、积极的应对,切实做到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我国钢铁仍将展现出韧性强、后劲足的势头。
制造业成为支撑钢材需求的主要动力
2024年以来,受供给强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我国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加剧,钢材价格明显下降,企业利润承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势必影响企业研发、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投入,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我国粗钢表观消费下降6.2%,8月、9月粗钢表观消费分别下降了13.5%、11.1%,连续两个月两位数下降,供需动态平衡的压力明显加大,企业把握生产节奏难度加大,加强自律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10月23日—24日,在沙钢集团三季度工作会议上,沙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彬认为,四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总体市场情况仍不乐观,“内卷”将会持续,企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当前,我国钢铁市场新的供需动态平衡基础尚未形成,市场稍有好转就冲动生产,只会加剧供需矛盾,最终打压价格、再次陷入“越产越亏、越亏越产”的困境。针对当前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企业关心的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唐祖君认为,一是要充分认识钢铁行业供需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供需失衡,另一个是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其中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供给处于高位,需求却大幅下滑。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能的转换正在换挡期。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6%,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工业体系也基本完善,进入新型工业化时代。我国大规模建设时期已经过去,对钢材需求量会逐步减少,并稳定在一个水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35年需求可能在8亿吨,减量化是大势所趋。
二是钢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在可预见的未来,钢铁材料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离不开钢铁工业。因此,我国钢铁行业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必将大有可为,但转型升级路任重道远。三是苦练内功,提高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钢铁企业要活下来,而且要活好、活长久,就要加强战略规划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抗风险能力、自律能力等五种能力建设。
展望后期,我国钢铁消费需求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但减中有增、降中有质。其中,建筑用钢需求下降但有望边际改善,制造业成为支撑钢材需求的主要动力,尤其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光伏产业等加快发展将有力拉动相应品种钢材需求。姜维认为,我国钢铁需求结构重心正在逐步向制造业转移,制造业和建筑业钢材需求占比2023年分别为48%和52%,预计2024年将各占“半壁江山”,甚至制造业用钢需求占比可能进一步上升。